
很多战士都是90后

附近的楼房全部被淹


救援部队送来了蔬菜


附近居民在帮助下转移到楼顶

“亲爱的,我是舟曲人,我就在舟曲”,这几天,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三学生王凯的微博成为全国网民关注的焦点。他从重庆回到老家甘肃舟曲后,在特大泥石流面前,用手机发送微博,让全国网民和媒体看到了灾区的图片和情况。
“报道”灾情人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8月8日凌晨3点23分,一条19字的讯息出现在网友“Kayne”的新浪微博上。除了这寥寥数语,他还上传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盏烛光正在驱散黑暗。
“Kayne”的微博显示地址是舟曲。就在这条微博发布的几个小时前,这座位于甘肃南部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小城,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但灾害的破坏力有多大,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如何,这些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信息,仍被阻隔。媒体上滚动播放着“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的简讯,首批救援部队和记者还在赶往现场的路上。
此时的“Kayne”并不知道,他的微博有何作用。
几分钟后,他的微博开始被10多个网友转载。几个小时之后,转发人数突破了5000名。网友们为照片中那淹没到二楼的积水揪心不已。他们转载他的微博,是希望救援队最快出现。
而就在这时,记者们通过新浪微博和他取得联系。“问题几乎都是:现在你们那边怎么样?”在与记者的通话中,“Kayne”才知道,这条19字的微博传递出了灾区的关键信息:“断电,手机信号还在”,成为了首条来自灾区的关于舟曲泥石流灾害的信息。
而他,也成为“报道”舟曲灾情的人。
我的眼睛就是相机
凭借关注,网友“Kayne”的真实身份逐渐明朗。这个19岁的男孩名叫王凯,甘肃舟曲县人,重庆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8月2日,他从重庆返回老家,8日凌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时,王凯和家人从三楼转移到了六楼。
8日上午9点,王凯一家转移到了在县城地势较高的亲戚家。站在房顶,一夜未眠的王凯这才有机会重新俯瞰这片故土:“原来熟悉的学校和街道,我已经找不到了。县城的道路都淹在水里,一片狼藉。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哭声,”王凯告诉本报记者,他从这个时候才真正相信,家乡遇到了记者口中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而带来的摧毁力如此巨大。
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意识到微博不再属于自己。在后方救援还未到达的关头,这是灾区信息的发布平台。8月8日18点37分,王凯开始更新微博:“我现在身在舟曲,从凌晨到现在,水位回落很慢。全城停水停电,很多人都没吃没喝。村庄被整个掩埋,很多熟人离开。心里真不是滋味。”
时间、地点、事件明确,微博显露新闻报道的“姿态”。20分钟后,王凯继续更新:“目前失踪人数在增加。对生者的威胁是水位仍无回落以及紧缺饮用水和食品。所有交通中断。”
几乎同时,成千上万的网友凭借着报道和微博首页的置顶,开始驻守王凯的微博,等待灾区情况的实时更新。“网友建议我多报道受灾情况,比如幸存下来的人生活困难吗,救援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虽然这时候已经有记者陆续到达,但发稿还需要时间。我的微博能够发布最即时的消息。”王凯这样说。
8月9日,王凯拿着一部手机和一个数码相机出门了。“街头到处是抢险的军民” “解放军救援人员免费供应大饼”“超市。在我到达的前几分钟,刚刚从这里抬出一具尸体”……几乎每隔1分钟,他的微博就会更新一条信息,有时是照片,有时是文字。但接近白描的寥寥数语,却能反映出他对救援部队的深切致敬,也让外界感受到了灾区的景象。网友“小白”这样感叹,“王凯的微博把我们带到了最真实的现场。”
不仅如此,他甚至当起了记者们的向导。“一些记者没有找到宣传部门,就让我带他们到受灾核心地区。”王凯感慨地说,也因如此他发现了自己和记者的差距。“他们真的勇敢。那里有随时倒塌的房屋,一不小心可能会踩空的陷阱。这些地方,我不敢去。”
灾难让我瞬间长大
截至发稿日,王凯的微博更新了近400条舟曲现场的图片和文字,微博粉丝已突破1万名。因为微博,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变成了“明星”。很多网友都想帮他充话费,让他继续发送现场情况。
但从他今年3月20日开通的微博里,还是可以看得出一个90后的不羁:比如他的头像曾经是竖着中指的手,也转发过搞笑图片和冷笑话。就在8月7日13点07分,王凯转载了一个关于2012年太阳风暴的微博,并评论道:“坐等那一天,未来的日子人类没有电话没有电脑,将是什么景象?”
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就让他瞬间置身于这种情境当中。经历了残酷的自然灾害,生活的现实也让曾经叛逆的王凯觉得自己长大了。
王凯说,自从转移到地势较高的住所后,白天大人都在参与救援,而他和15岁的表弟承担了所有家务。每天清早,他们要提着四个大水桶去水源处背水,还要领取救灾物资,照顾只有2岁的小表弟。
“有网友问我为何不去当志愿者。我也想去当,但实际情况不允许。”王凯说,更新微博时,他都在忙。在背着装有100斤水桶的竹篓时,他还会掏出手机拍摄救援情景。
8月12日,王凯和家人转移到舟曲300公里以外的卓尼。在转移之前,他曾想留在舟曲继续“报道”,但在父母规劝之下,放弃了计划。8月14日,到达卓尼的王凯在微博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很多人觉得我已不是以前的我了,也有很多人怀疑我现在的微博是否是我自己在写。我想说,通过这次灾难我学到很多。可我还是我,我只是个大学生,碰到了灾难,发了条微博,被大家赋予所谓的责任。我还会继续做我想做的。”
对话
王凯
灾难出乎意料
新报:灾难发生时,你在哪里?
王凯:7日晚上,我和朋友在外边玩,10点多回的家,洗漱完了11点半准备睡觉。但我没有睡着,外边一直打雷。将近1点我被邻居吵醒,大家正在转移,我并不清楚当时的情况。邻居让我们转移到六楼的住户家里。
新报: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王凯:不知道。我们就围在一起,点了蜡烛。很多人开始往外打电话,只知道是发大水了。8日早晨,我才知道发生了很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新报:当时怎么想到要用微博记录?
王凯:我用微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喜欢记录点生活点滴。起初我拍照只是想向朋友报平安,没有想到灾难有这么大的危害性。后来关注的网友渐渐增加,我觉得要很负责地记录下来。
90后都冲在了前面
新报:记录的过程中,哪些人和事情让你很感动?
王凯:这几天救援部队拼命地挖垃圾救人,用水很紧张时城里的人领水都很自觉排队。没有人规定你必须做什么,但大家都在尽义务做。我觉得自己也要做些事情。尤其是这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很多90后都冲在最前面,抢着做志愿者,尽自己的努力。
新报:从你的微博里,我们也能感受你在长大。
王凯:我以前比较特立独行,为此还总惹父母生气。但现在我明白,只要活着就行,要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只是个学生
新报:我注意到你的微博开始会“报道”死亡数字以及你的情绪变化,但后来的内容越来越客观了。
王凯:因为开始的“报道”方式有些不妥。我只是一个人而已,所见的不能代表全部。我不能以偏概全地去说灾情。真正的记者会发布最权威的数据和资料的。
新报:你是个在灾区发布消息的人。如今得到众多关注,你怎么看?
王凯:有人说我在炒作。立场不一样,可以理解。
新报:所以你多次强调你是个学生。
王凯:这是我真实的身份。我只是一个受灾的人,虽然我的家人没有什么事,但还是有亲戚遇难了,我家的房子也被水淹了,无法住人。我只是在自救和生活的过程中,拍了一些东西,然后放到了网上。我不是记者,也不是什么英雄。不想被人过多地赋予什么荣誉。
本版撰文/整理 刘德胜
王凯的微博
8月8日19:15 现在我和家人已经转移到这个可以俯视县城的安全地带。
8月8日20:29表哥有对双胞胎朋友, 一家四口,只有哥哥活着出来,身上满是泥浆,回想起前几天,我们才和弟弟一起喝过酒,唉!
8月10日 09:30今天看到很多民众领到了救援物资,他们现在情绪稳定,知足常乐。
8月10日12:11 大家都问灾区缺什么 现在县城有了两三处供水点,很多吃的什么也运进来了,但是这是场持久战。